核心提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2024年,区政协以改革思维系统谋划、以创新举措强化落实,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持续加强履职能力建设,聚焦“两个薄弱”突出问题,以夯实政协委员履职为突破口,通过强党建、筑阵地、搭平台、抓管理等系列改革举措,不断增强委员意识、激发委员活力,在促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上取得良好成效。
换届以来,全区政协委员年均撰写提交社情民意信息从400余条增长至700余条;参加协商议事活动292场、1775人次,助推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和企业发展难题376个,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这些数据是九龙坡区政协交出的答卷。
近年来,区政协全面推进政协委员履职改革,推出强化党建引领、量化委员考评、细化工作保障等系列举措,建立支持服务委员履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委员工作站室建设等制度规范,大胆探索政协委员履职档案、履职情况定向反馈、大会听取工作述职等创新做法,有效激发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成功入选“全市2024年度基层改革典型案例”。
以机制改革为抓手 充分调动履职主动性
10月23日,“政协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培训会在区协商民主实践中心举行。会上,区检察院检察官详细解读了我区探索“双转机制”的具体内容,介绍了全国范围内典型案例,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为委员们的提案选题提供了有益参考线索。
据了解,为进一步发挥政协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作用,凝聚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监督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解决公益保护问题,区政协与区检察院共同研究制定了“双转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有效实现政协民主监督和检察法律监督有机衔接,有效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建立“双转机制”是区政协进一步提升民主监督工作实效的一次有利探索。同时,区政协还全面推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运行机制。
“年初明确量化积分指标年度目标和20项重点任务,定期在区政协主席会议上晾晒评比、查摆不足、研究举措,通过‘以赛增效’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项工作牢牢站稳全市各区县政协‘第一方阵’。”区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邹宏举说。
此外,区政协围绕贯彻落实各级重要会议精神,研究策划“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完善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机制”“深化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机制”等重点改革项目,制定方案集中助推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实行专案化推进、指标化问效、清单化落实,取得较好工作成效,多次在市政协工作会上介绍工作经验,作为唯一区县政协代表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以阵地建设为载体 有效夯实履职基础
委员工作室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阵地,是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12月16日,区医卫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授牌仪式在区疾控中心举行。
据工作室牵头委员杜霜介绍,工作室以“医事协商 九久健康”为主题,重点实施结对联络、重点联系、跨界联动“三项机制”,积极开展健康讲堂、参观学习、专家送医、专题协商等活动,旨在搭建医事协商的平台,构建广泛凝聚共识的阵地,畅通服务群众的渠道,丰富学习宣传的园地。
诸如这样的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在九龙坡还有不少。2024年,区政协以“界别工作提升年”为主线,聚焦群众重点关切领域和急难愁盼事项,集约化组建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由对应专委会、界别牵头部门、承建单位“三位一体”推进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按照有场地、有标牌、有制度、有活动、有台账、有总结“六有”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目前,已依托界别建成“科创赋能”“乡村振兴”等8个政协委员工作室,有效拓展政协委员履职空间和界别工作实践载体。
“我们还不断丰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形式,通过谈心谈话、走访联系、座谈交流、委员接待日、委员会客厅等机制,扎实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努力画出团结奋斗最大同心圆。”区政协联络委主任邹彦说。
镇街处于直面群众的最前沿,镇街政协委员工作站是政协组织最基层的细胞与触角。加强重庆高新区2个片区政协委员工作站履职建设,新完成2个镇街政协委员工作站提档升级,“一站一品”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毛铁协商工作法”“有事好商量·五红润万家”“一进三联”联系群众等基层协商品牌亮点纷呈。同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在重点村(社区)、园区、商圈、公园、楼宇等设立基层协商点,累计建成各类协商阵地106个。优化调整区政协主席会成员联系镇街政协委员工作站制度,工作站和协商点全面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委站联动、站室联动、站站联动成为常态,累计开展履职活动110场次,有效做好解疑释惑、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以平台搭建为牵引 持续拓宽履职渠道
临近中午饭点,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食堂,饭香浓郁。76岁的居民彭阿姨和好友来到食堂,不到一分钟,两人便选好饭菜,落座享用。
“原来好多人哟,排队恼火得很。现在多好的嘛!”彭阿姨回忆起了几个月前的故事。原来,社区食堂附近有许多上班族,中午来食堂用餐的人又多,排队的人经常都排到了大门外。
怎么办呢?彭阿姨突然想到食堂内设了一个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点,便拿出手机扫描了此处的二维码,将自己的经历和建议一五一十写了进去,建议社区食堂能合理优化开餐时间。
很快,区“城市更新·惠民利民”委员工作室就发现了这条社情民意。工作室牵头人丁功文随即前往现场核实,并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至区政协,同时召集部分区政协委员和食堂运营方,协商出了“将开餐时间提前至11时”的解决方案。
“以前,反映问题就得到处找人找部门,现在有问题通过手机就能反映了。不仅如此,社情民意收集点、民情坝坝茶协商阵地这些地方,处处都能反映问题,高效又便捷。”彭阿姨对这样的好措施赞不绝口。
不光是民主村,在我区其他政协委员工作站及委员工作室,也都通过“二维码名片”,拉近政协委员与当地居民的距离,助力共同探讨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2024年,区政协深入探索“互联网+政协”新路径,全面推广使用“重庆数字政协”平台,不断迭代“九龙智慧政协”综合系统,推广“政协委员数字名片”“政协主席直通车”场景应用,打造“提案答复函预审”特色模块,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行“委员积分制”“履职电子档案”,有效提升政协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同时,我们还推行‘渝事好商量’平台与文明实践、居民议事、基层治理等阵地‘一室多用’、协商‘多题一议’,灵活运用院坝协商、马路协商、小微协商、网络协商等多种形式,全面推广精选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成果反馈—跟踪问效‘协商六步工作法’,确保政协委员为民履职既能精准发力又能规范有序。”邹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