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无论是重庆市的“8+3”行动计划,还是九龙坡区的“九龙一坡”重点任务,无一不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及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而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无疑是这一重点任务的突破口和主抓手。
一、我区城市河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流经九龙坡区的城市河流有桃花溪、跳蹬河、梁滩河、大溪河。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城市河流和湖库综合整治,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明显改善。但是,距离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及高品质城市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一是排水设施欠缺。四条次级河流二三级截污管网及入户管网缺失,已建成管网雨污混流、错接、漏接等现象突出,现有主干管网消纳能力不足,部分区域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排放执行标准偏低。二是面源污染加剧。桃花溪、跳蹬河、梁滩河边坡植被生态净化系统缺失,导致削减阻隔污染能力不足,大面积城市硬质地面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对河道形成重污染。三是自净能力减弱。桃花溪、跳蹬河、梁滩河涵养水源地植被生态系统受城市化破坏、农田、水塘等自然补给系统消失殆尽,补给水源与生态流量急剧减少导致河道自净能力低。四是内源污染严重。桃花溪、跳蹬河、梁滩河受多年生活与工业污染,造成河道底泥污染严重,特别是河道水流平缓区域,水体发黑发臭,底泥持续释放污染物对河道形成污染。
二、我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面临的挑战
河流整治是系统性工程,涉及防洪河道拓宽、征地拆迁、截污管网建设、生态修复、河道清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我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整治难度大。桃花溪位于建成区,跳蹬河、梁滩河干流位于建成区,支流位于城乡结合部。城市河流整治拆迁面大,建设资金投入大,喀斯特山地河道旱雨季水量变化大,受自然条件制约综合整治难度高。其中,梁滩河管网双侧主干管约20公里,支流管网约30公里,征地拆迁面积近10万平米。 二是资金压力大。据评估梁滩河河道整治三期工程资金约20亿,跳蹬河综合整治涉及征地拆迁资金约25亿,日常维护资金每年约1600万元;当前,河流综合整治资金以财政支出为主,中央、市级资金补助为辅,巨额资金投入给区级财政带来空前压力。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公益性强,直接资金投入回报率低,对社会资本的吸引有限。三是技术支撑弱。河流综合整治涉及水利、环保、生态等综合性技术支撑,现有技术人才数量、质量均无法满足要求。行政主管部门重工程建设,轻污染成因,污染物迁移转化,水文、水质变化等基础科学研究薄弱,导致实施方案科学性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期整治无法根本解决城市河道污染系统性问题。
三、加快推进城市河流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
(一)抓规划引领,严控产业增污
一是推进产业规划升级。根据流域环境容量布局产业,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逐步搬迁流域内大型排水企业,坚决关停“散乱污”企业,严控污染无序排放。二是完善流域环境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强化城市流域规划,划定水源涵养区、生态流量补给区、岸线保护区、管网敷设廊道区,科学测算流域环境容量、划定流域内污染排放红线,用制度保障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同时,结合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编制流域排水规划,为有序推进流域内截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二)抓工程建设,严控污染入河
一是加快截污管网建设。建议不断强化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及工业污水排口进行上游管网雨污分流,解决污水收集问题。推进入河排口规范化管理,对保留的雨水口、城市生活污水管道溢流口等,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入河排口水源性质、执行排放标准等基本信息并强化监测监督。二是加快推进河道岸线边坡整治。严控城市面源污染,留足岸线保护区,将生态护坡建设贯穿整个河道整治,在实现添绿塑景同时强化城市内河两岸绿廊与其他绿地景观系统有机整合,通过自然生态净化系统阻隔、削减地表径流污染直排入河,切实解决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影响。三是强化河道生态修复重构。加大河滨带环境治理修复力度,通过实施河道改造、防护林建设、生态通廊构建、生态河床塑造以及生态湿地建设等加快河道生态修复与重构,持续提升河流自净能力。同时,将内河水系与绿带公园互融结合,把滨河景观融入到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构建城市生态和文化功能深度融合的城市康体休闲公共空间。
(三)抓统筹监管,严控无序排污
一是健全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区级河长办抓总,部门河长办抓落实、职能部门配合的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区级河长办逐渐搭建水利、环保、城管、建设多专业骨干力量的稳定队伍,牵头整治项目前期论证、协调,督办、考核等工作。环境监管部门加大企业违法排污惩治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二是强化流域统筹管理。探索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加强跨区流域统筹,以河道水质作为考核指标,完善上游对下游、市级对区级,辖区与辖区等双向多边补偿考核制度,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城市河道水源补给、流域水源调控,雨水回用、雨污分流和污水净化回用的监管,提升城市河道引水配水补水力度,全面落实流域湖库—河流统一调水管理机制,解决“源头活水”,实现“流水不腐”。三是推进智能化监管。建立流域水质智能化在线监测、预警、预研系统,将现有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植入智能化、大数据平台。强化河道沿线管网巡查,管护的日常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实施管网系统检测,对溢流、管网堵塞进行整改。加强流域内大型排水企业的数字化监控管理,严控突发性污染事件对河流水质污染。
(四)抓金融改革,拓展融资渠道
一是探索投资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河流综合整治与城市开发、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管理运营、债务偿还、资产保值增值进行统筹,做好水文章,打好水经济牌。通过治水提升城市水生态文化品质,围绕城市河道做好城市地产、商业、休闲、旅游、购物等临水经济效益,让水发生水生态效益,更发挥城市品质改善效益,推动城市经营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新运用。由区河长办牵头、部门河长办抓落实,强化项目建设前期策划,积极争取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资金、山水林田湖草、水利工程建设、旧城改造等中央资金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资金支持,三是拓展筹资新渠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通过组建开发公司、股份合作、ppp等多种模式,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河流综合整治,推动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治理和开发利用效率。
(五)抓科技创新,提升治污成效
一是加快研发机构和专业人才引进。注重招才引智,培育发展一批生态环保领域高端创新型企业,集聚引进一批生态环保领域科技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专业化环保人才,充实到环境保护一线工作岗位。二是加强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智库机构开展研究合作,专项保障河流基础科研研究经费,探索新技术应用与试点,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贡献九龙坡智慧。三是强化项目前期论证。河流综合整治涉及水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等多学科和领域,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融合;强化河道整治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长远性进行深度论证,确保技术处于领先水平、效果达到方案预期,根本改变“重工程建设、轻项目论证”的传统模式,使美好蓝图能够真正实现。